【百年党史·百日读】之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

时间:2021-03-05 阅读: 索利芹

  【百年党史·百日读】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

  ★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到会代表149人,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的中心区域在平绥、平汉、同蒲、正太四条铁路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2月,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以更好促进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合作。同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团结和组织进步文化界人士,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

  ★白求恩。3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率领的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等的热情接待。4月,白求恩转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和敌后群众服务。

  ★建立平原根据地。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对平原游击战的指示》,指出:抗战以来的经验证明,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党和八路军在河北、山东的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组织游击队和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尽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立和发展根据地。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不仅有力地钳制和打击了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迫使日军抽调进攻正面战场的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论持久战》。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地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预测,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以及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论持久战》,清晰地描绘出抗日战争发展过程的完整蓝图,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一经问世,就赢得全党、全军、全国热烈拥护和支持,对全国性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重大影响。

  ★徐州会战。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六届六中全会。9月29日-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通过《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会议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这次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让党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会议指出,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确保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会议首次完整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从党的七大开始,“四个服从”被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各支队也挺进大江南北,深入敌后,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

  ★武汉会战。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与日军展开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扫盲运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扫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社会闭塞落后的环境中开展群众工作的一项创举。以各地小学为中心,农闲时开办冬学培训班,每期3个月,教育对象主要是不识字的中青年农民。冬学办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全日的、半日的、晚间的,有成人的、儿童的、妇女的,在边区各种扫盲教育形式中开办效果最好、坚持时间最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因此在改造乡村社会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

  ★总结: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逐渐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并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台儿庄大捷〗

  ★3月23日,日军开始猛攻台儿庄。中国第2集团军池峰城率31师官兵坚守台儿庄城寨,与敌炮火、坦克相挤,至死不退,后又加入27师等部,于城外与日集团军由北向南,大举反攻。日军遭中国军队内外夹击,死伤枕藉,至7日夜,除小部突围逃跑外,大部被歼。此役,中国军队摧毁了日军第5、第10两个团之精锐部队,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装备,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花园口决堤〗

  ★5月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河南郑州北郊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惨案。

  〖张国焘被开除〗

  ★4月5日,张国焘逃离延安,中共将其开除党籍。

  〖八女投江〗

  ★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最后弹尽,拒不投降,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